川煤集团:从传统能源到智能化综合型企业
——迈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征途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4-07-26 【字体:

川煤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其前身威远煤矿是四川省最早的国有煤矿之一。该矿的建立不仅为四川的煤炭供应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1943年,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威远煤矿组织抗日募捐活动,彰显了煤矿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地位。威远煤矿的煤炭生产被誉为四川经济发展的“脊梁”,当时流传着“没有威远煤矿的煤炭,四川的蒸汽火车就翻不过秦岭”的说法,充分反映了其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

在新中国成立后,川煤集团的前身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66年,彭德怀视察四川煤炭工业,掀起了大规模建设的热潮。此后,广旺、攀枝花、达竹、华蓥山、芙蓉等矿务局相继成立,标志着四川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为了优化煤炭工业结构,保障煤炭供应,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8月组建了川煤集团,注册资本金达30亿元。

7月17、1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及部分中央媒体来到四川,对川煤集团进行了考查调研。在川煤集团总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川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昌润全面回顾了川煤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中央媒体矿山行”采访团走进川煤集团交流座谈会

“2023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盈利8.5亿元。逐步构建起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非煤矿产、现代建筑、新能源、机械制造、医疗康养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体系,位列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39位”。王昌润在会上介绍。

中煤协组织“中央媒体矿山行”采访团走进川煤集团

川煤集团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作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国有煤炭企业,川煤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经历了从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到综合机械化、智能机械化的多个阶段。目前,川煤集团拥有9个二级子企业和85个三级子公司,总资产达到304亿元,职工人数约为3.3万人。该集团在省内取得的煤炭资源储量约为24亿吨,现有20对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478万吨/年,年产煤炭约1200万吨,建有国家大型应急储煤基地2个,静态储煤能力达到140万吨。

川煤集团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煤炭2.2亿吨,保供电煤1.1亿吨,为四川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川煤集团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正是四川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缩影,展现了其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川煤集团不仅肩负着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能源的重任,更在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定位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地位赋予了川煤集团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川作为经济大省、能源资源大省,其煤炭产业在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川煤集团在这一背景下,明确了自身的使命,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川煤集团积极响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以确保能在关键时刻为四川的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川煤集团在承担电煤保供的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面对2021年国内能源短缺和2022年四川遭遇60年罕见高温干旱的特殊时期,川煤集团以实际行动扛起了保供的重任。

龙滩煤电公司是川煤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承担着电煤保供的主要任务。2021年,龙滩煤电公司在1月至10月期间发运电煤100万吨,2022年7月至9月期间又发运电煤30.4万吨,展现出卓越的保供能力。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川煤集团在电煤保供方面的努力,也体现了其在保障社会民生方面的贡献。

2022年,四川面临极端气温和降雨量骤降的严峻局面,电力供应紧张,川煤集团迅速制定应急措施,确保电煤的稳定供应。在这一特殊时期,川煤集团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全力以赴,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确保电煤日供量从往常的约6000吨增至近1.5万吨,全年保供电煤497万吨,成功打赢了电煤保供攻坚战。这一系列的努力,充分展示了川煤集团的硬核担当,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扬。

“作为川渝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川煤集团始终聚焦电煤保供、能源兜底核心功能,成立19年来,用仅占全省8%的煤矿、23%的煤矿产能,生产了四川省60%的煤炭,坚实挺起了四川煤炭供应的‘脊梁’”。王昌润介绍道。

一直以来,川煤集团始终坚持和谐共建共享,树牢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理念;突出“矿工是川煤发展的脊梁”,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职工群众;实施矿区绿化美化工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慰问,真帮实扶助力乡村振兴和开展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践行国企责任,参与驰援汶川、泸定6.8级地震、山体垮塌、抗洪抢险、重大交通事故等重大救援任务30余次,充分展示川煤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7月18日,龙滩煤电公司为矿工组织文艺表演活动,并为大家分发西瓜解暑

技术创新攻克复杂煤层开采难题

四川的煤矿赋存条件相对较差,面临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的威胁,开采难度大,尤其是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更是技术难题。川煤集团在这种背景下,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早在20世纪90年代,川煤集团就开始着手攻克大倾角综采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四川地区煤矿特点的综采技术体系。

在川煤集团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绿水洞煤矿的3212(Ⅱ)工作面成为了急倾斜综采技术的重要示范。2023年5月15日,绿水洞煤矿采煤一队传出喜讯,该队主采的最大倾角达到78°的工作面顺利完成回采,标志着急倾斜综采技术的成功应用。该队在9个月内以无一工伤的安全业绩顺利完成了30万吨煤炭的回采,展示了川煤集团在技术创新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双重成就。

该工作面走向长550米,倾斜长140米,煤层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局部达78°,平均煤厚2.5米,可采储量约30万吨。面对如此复杂的开采条件,川煤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反复勘测、计算,确定技术参数,绘制了2000余张工程图纸,最终自主研发出符合3212(Ⅱ)工作面的采煤机、液压支架、端头支架等成套设备。

在急倾斜综采技术模型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向技术人员详细了解该技术的各项指标数据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川煤集团在急倾斜综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急倾斜综采技术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安徽、云南、重庆等省市的煤炭同行前来观摩交流,甚至有国际客户如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的煤炭企业代表也专程前来学习借鉴。通过现场观摩,许多煤炭同行深受震撼,纷纷表示绿水洞煤矿的成功经验为同类型煤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科技创新被视为川煤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川煤集团的技术和设备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川煤集团的急倾斜综采设备已成功出口至土耳其,并在东欧国家进行现场考察。这不仅拓展了川煤集团的国际市场,也为其带来了更广泛的合作机会。这些国际合作项目不仅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也提升了川煤集团在全球煤炭行业中的知名度。

川煤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至今,川煤集团已建有12个专兼职技术研究所和37个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专利397项,取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6项。其中,急倾斜综采技术的成功应用,衍生了国家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9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外70°急倾斜中厚煤层无法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空白。

川煤集团嘉华公司生产的ZJ系列急倾斜液压支架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现有煤炭储量中,大倾角、急倾斜煤层占近35%,有着巨大的开采前景。全世界的大倾角、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在中国,中国在四川,四川在川煤。我们为全国和全世界复杂难采煤层综采提供了川煤方案”。王昌润对大倾角、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

迈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升煤炭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川煤集团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和智能化建设。龙滩煤电公司在2017年推出的“5+1”工程,标志着其在矿井建设和管理上的新征程。该工程包括智能化综采、快速掘进、水压预裂增透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2019年,龙滩煤电公司成功实现四川省煤炭智能化综采“零”的突破,并在2020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首批71家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之一。2023年,龙滩煤电公司以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为核心,利用5G、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了高标准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矿山保障体系。

龙滩煤电公司调度指挥中心

智能化综采设备的引入,使得工作面所需的人员数量大幅减少。传统上,一个工作面需要约24名工人,而现在仅需10到12人。智能化设备能够自动推溜和移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风险,提升了作业的安全保障水平。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龙滩煤电公司考察现场,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远斌表示:“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与现在的智慧化矿井相结合,建设成开拓、掘进、安全保障和生产管理等为一体的智能化运行智慧矿山”。

川煤集团计划到2025年建成2至3个智能化示范矿井和20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力争智能化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到70%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川煤集团在煤炭行业中的竞争力。

7月18日,在绿水洞煤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郭中华通过视频系统观看了解井下情况

向管理创新要效益

除了技术创新,川煤集团还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构三级管理体系,成立科创中心、财务数智中心、融媒体中心等。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公司治理能力和经营机制的市场化水平,让每一位奋斗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特别是在急倾斜综采技术的攻关过程中,川煤集团成功研制出大倾角、急倾斜综采支架,使川煤集团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生产ZJ系列急倾斜液压支架的厂家。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提升了川煤集团的生产能力,也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川煤集团在急倾斜综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形成了从设备研发到现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川煤集团的改革措施还包括搭建智慧大营销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川煤集团能够更有效地调配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这些改革不仅帮助企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了员工的生命安全。

“党的领导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川煤集团积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优势、发展优势,为集团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川煤集团党委(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邓军军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接下来的奋斗目标,通过抓好科技和人才等重点生产要素供给,‌建立和完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综合型能源企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展望未来,川煤集团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川煤集团将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川煤集团对新兴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积极利用攀枝花、广元等地区良好的光热、风力条件和矿区矸石山、闲置荒山、工业建筑等土地或空间资源,稳步推动煤层气、瓦斯发电、矿井乏气综合利用,有序推进分布式风光开发建设,大力推进集中式风光发电合作共建,加快提高企业风光新能源开发规模;积极发挥矿区场景优势,与宁德时代探索绿电储能、物流重卡换电等“新能源+”发展。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按照煤炭、煤气资源联合开发的思路,加快川南重点矿区地面煤层气滚动开发利用,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地面煤层气开发,减轻瓦斯灾害,降低新井建设、开采成本后,逐步推动川南矿区煤炭资源整装开发。力争到2025年,煤层气抽采利用率再提升10%,光伏发电3.3亿—3.5亿度。

“川煤集团在四川产业格局中自我审视,既要把握战略机遇,更要认清传统能源的发展瓶颈和短板弱项,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压奋进,做优做大做强产业格局。整合集团人才、装备、技术、管理资源,破解自身资源不足问题,积极拓展西北、云贵等富煤地区优质矿井托管业务,今年目标是托管1—2个矿,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实现从‘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生产服务’的延伸,有效补充川煤集团煤炭保供职能”。王昌润表示:“我们也希望得到国家政策上更大力的支持,为高质量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贡献更大的力量。”

川煤集团计划继续深化急倾斜综采技术的研究,积极打造复杂难采条件智能化开采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煤炭开采,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四川省能源安全和电煤保供贡献更大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