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与界之间
——四老沟矿大采高纪实
作者题记:煤矿的历史,即是受苦人、大小事、机械化的淘汰史。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只要提到“采煤”二字,人的心情就不由得会变得凝重起来,在岁月风干的见证中,有一些特定的词,比如:“三强对两硬”、“大采高”、“均压灭火”等等。对于这些词,一些人是朦胧与模糊的,而另一些人,他们谈到这样专业的词汇时,是津津乐道的,只要你有兴趣,他们就会讲给你听。从他们安静时的神态,从他们表达时的畅然,你会被他们身上的精神感动着,也正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煤炭开采的历史篇章。
一
2001年底,四老沟矿又提前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他们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表扬和奖励。
坐在主席台上的党委书记吴建明和矿长张有喜没有丝毫的乐观,每一年完成任务,下一年的任务就已经等在那里,下一年的产量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如果不做精细的打算,明年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开完表彰会,矿长张有喜坐在自己办公室里,他刚刚沏的茶水还没有来得及喝,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下一年的生产任务,下一年的开采条件该怎么办?即将开采的是界与界之间的厚煤层,厚煤层有着独特的储量优势,按照传统的开采行得通行不通?虽然厚煤层是实现工作面、矿井高产高效的有利条件,如何发挥这一优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推开办公室的窗户,一股清凉的风吹了进来。他转身走向书柜,他从书柜里拿出了厚厚的一摞井下开采技术方面的书籍,这是他从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只要空闲下来,就是要找书来读的。
党委书记吴建明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想着明年矿上的打算和安排。虽然自己是个党委书记,是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四老沟矿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在集团公司也是样板单位。但在安全生产方面,他丝毫没有倦怠和松懈,他的心里面也装着的是厚煤层开采这一煤炭开采史上的难题。这个难题已经到了议事日程上了,非议不可了。
而此时的生产矿长李成生正和井下一线的工人们进行现场勘测,商讨下一年的采煤对策和矿上面临的综采难题。
第二天,全矿的技术人员都被招集到了会议室,书记吴建明,矿长张有喜,生产矿长李成生,他们三个往那里一坐,点头会意,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不仅仅是同煤大采高的第一篇章,也是四老沟将要翻开的崭新一页。
矿长张有喜说:“叫大家来开会的目的就一个,厚煤层开采要你们出主意,想办法,把你们肚子里的东西都往外倒倒。”
吴建明书记也敲着边鼓,他说:“大胆说,想到的就说出来,不要怕错,我们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
生产矿长李成生就四老沟矿两硬条件下一次采全高的设想做了细致的汇报。
在四老沟矿走过的这么多年来,矿党政领导始终是站在思想政治与安全生产相统一的战线上,他们既有民主的氛围,又有精诚团结的精神,他们曾经众志成城完成过“三强对两硬”的技术课题,也曾经攻克过许多采掘中的挡手问题,这一次,又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领导的带动下,一些技术人员都憋不住了,他们打开了话匣子。
有的说,传统采煤工艺就得分层开采,分层开采时,直接顶薄,顶板垮落块度大,不易形成再生顶板,给下分层开采带来许多技术难题。
还有的说,我们的煤层厚度5米,采用单一层开采,采高为3米左右,至多也是3.2米,仅煤层厚度损失就达1.8米之多,厚度损失占35%。
坐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技术科长尹达军,此时他瞅着墙上的煤炭储量图拍了下桌子,他说:“若能采用5米大采高开采,仅煤层厚度的回收率就可提高30%以上,不仅大幅度提高煤炭回收率,也可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道理谁也明白,说的全都在理,有理有据的事情可以办,就是缺个定盘星,光议论,不实践啥也做不成。
矿长张有喜用手势制止了议论热烈的大家,他说:“实施大采高开采十分迫切,而且在集团公司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也大采高,败也大采高,成败在此一举。”
人们一下子拍起了巴掌,要的就是这个魄力,没有这个魄力,哪有做事情的动力呢?
书记、矿长亲自点兵,生产矿长李成生把矿上有名的“技术宝贝”全部招集来了:辛瑞、仝来锁、弓宏飞、关占胜、马志胜、杜永胜、贾宝来等。他们决定商议派技术人员出去学习,国内不行就国外,一定要拿出最成功的厚煤层采煤方法。
技术人员去内蒙、邯郸、郑州、张家口等国内一些知名的采掘设备厂走访,走访中他们对国产的综采设备做了详细的记录,从型号到数据,从出厂日期到使用年限,一组组数据的参照与对比。然后又到设备使用地现场勘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等等都做了详细的笔录。他们通过多方的掌握资料和了解情况。他们发现,一些设备的技术指标是不够理想的,由于大同地区煤层硬度和煤质硬度的原因,在这两硬条件下,国内综采设备不能满足这一特殊的要求。只能是自己设计找厂家研制组装,或是委托设计单位和制造商,现成的大采高综采设备全国都没有一家能够生产。
他们把所有做的调研笔录递交给了矿领导。
夜晚,矿长张有喜躺在床上夜不能寐,手里面还拿着那一沓又一沓的调研数据,出差回来的技术人员们严肃的面孔,想必大家的心情同自己一样凝重,该如何审时度势?这是最关键的时候,自己要是心无方寸,大家又该怎么办?大采高刚刚起步,绝不能轻意松劲儿,国内不行就到国外,一定要拿出国内一流的开采方案,拿不出最好的方案绝不收兵。
四老沟矿的技术人员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一生在山沟沟里采煤的汉子们,能够踏出国门,飞过大洋,大采高圆了他们的出国梦。在大采高筹备过程中,矿上抽调80人进行了脱产轮训。先后派出3批技术人员赴德国、英国、波兰对采煤机、电器设备、高压水力压裂顶板技术进行了学习考察调研。为了进一步提高大采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按照培训计划,又抽调出26人对引进英国阿拉维斯坦的电控负荷中心、布斯公司的移变进行了强化培训。之后,分别对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皮带机、电器、泵站等设备的操作程序、维护保养、安全方面等进行了实践培训。
设计单位找到了,技术精英聚拢了,该定设备定设备,该谈判的谈判,集团公司的领导也全力以赴地支持着四老沟矿,不仅仅是资金人员的问题,还有技术管理把关的问题。经过几次会议仔细研究,最后和集团公司汇报后拍板定案。大采高设备的整体配套设计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完成,其中采煤机引进德国艾柯夫公司的SL500型大功率采煤机;支架由北京、郑州煤机厂承担制造的ZZ9900/29.5/50型支撑掩护式;SGZ1000/1050型运输机、Szz1000/375型转载机、皮带自移尾均由张家口煤机厂制造;三部SSJ1200/3×250MG型皮带机由广东石龙煤机厂制造;电器设备由英国引进。设备总装机功率为4705KW,使用1140V.3300V两个电压等级。
通过这些详实的数据不难看出,在八百米或是更深处开采,光靠受苦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科学的决策和严谨的管理,这套设备的配置,可谓是盘居在界与界之间的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将成为煤炭开采史上的一个神话。
二
大采高的设备一步步到位了,矿长张有喜除了抓日常工作外,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大采高上,在他的带领下,一支精诚团结,技术过硬的队伍发展起来了。
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试验前,设备先要通过地面配套组装试运转,对大采高工作面的设备总体配套研究与设计效果进行初步考核验证:检查验收各相关设备运转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并对配套设备运行情况做出初步质量评价和必要的改进。
时值盛夏,炎炎的烈日灸烤着大地。这些天来,四老沟矿的领导们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衣,他们几乎是日日夜夜轮班守在南羊路工业广场上。他们知道,这次上的设备是同煤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设备必须配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就要一流的管理,这一流的管理就是每一个零部件在安装过程中都要亲自把关,工作不仅仅是上心,还要细心。大家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他们心爱的设备。在装刮板输送机头时,一位技术工人把手上的皮蹭破了,别人劝他包扎一下,他却是盯着设备出神地看,这位工人说:“设备是咱们采煤的命根子啊,咱们衣食住行可是全靠它了,我蹭掉这点皮算什么呢?”
经过近两个月的组装,四老沟矿的技术团队成功地安装了机尾和中部槽15节、液压支架3架,30M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安装了采煤机、喷雾泵、乳化液泵站,移变和开关组,配务了供电、供水和供液系统。终于可以进行设备地面配套空运转试验了,看着转动起来的设备,如同一条喷雾巨龙呼啸而过,所有守在设备面前的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来不及擦拭脸上溅过来的水雾,来不及掸掉满身沾染的灰尘,在他们的内心里,正在为这条巨龙投放井下采煤做着积极的准备。
矿长张有喜、生产矿长李成生瞧着他们的大采高设备,他们的手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要知道设备在地面与井底是两个不同的界面,放在地面试运行是成功的,到了井底下,能不能顺利地运行还不知道。但是,井下特定的顶板和煤层对这套综采设备也是一次严竣的考验。无论如何,大采高设备上马之后,一条任重道远的提产量、抓效益的路子已经向前拓展和延伸,他们不仅仅要刷新采煤机械化的历史,还要向着国内其他行业,国际采煤机械化迈进。
在煤矿工作的人,要想当一个好领导,首先要当一个好受苦人,一个好的受苦人身上一定具备煤矿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大采高,不仅仅是智慧的较量,抉择的对错,还必须要有热爱矿山这样的大怀情藏在内心,这样做了,才具备领导的撼动力。
2002年8月22日,同煤集团四老沟矿大采高成套设备验收地面联合试用转仪式在四老沟矿南羊路工业广场举行,集团公司的领导对四老沟矿大采高设备试运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说,四老沟矿大采高综采的成功实践,标志着集团公司煤炭开采技术赶上国内外先进采煤技术的主导潮流,也标志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取得了重大突破。大采高综采设备的上马,将为集团公司今后开采石炭二迭纪厚煤层获得基础技术资料,将为集团公司全面推进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做大做强企业做出有益的探索,获得宝贵的经验。
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肯定,得到了相关技术部门的合理论证和肯定,四老沟矿的人们感到了无比的欣慰。近两年的走访与调研,近两年的摸索与跌打,近两年的干群一条心系大采高,对于四老沟矿的人来说是是来之不易的。
党委书记吴建明说,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越要珍惜,要加倍爱护好我们的设备。以党委书记吴建明、矿长张有喜为首的四老沟矿领导班子,他们给大采高合理定位,并且提出了十六个理念,大采高这十六个工作理念迅速地在全四老沟矿展开。其中一条理念是:管好大采高,造福四老沟。这是一条多么朴素的理念呀。这条朴素的理念,承载了全体四老沟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要想让煤矿工人有物质层面的提升,就要改变观念,改进生产设备。而在这巨大的变化与改进中,团队精神是一个核心的力量,没有这个核心的力量,就没有企业的未来与畅想,就难以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三
你一定想象不到在井底下连续工作48小时会是什么样子?就算不在井上,在地面上享受阳光和温饱,任何一个人48小时不休息也是吃不消的。
早班生产工人下井时,矿长李成生是跟着他们一起下去的,二班的工人入井了,二班的工人再一次与早班的工人交接班的时候,早班的人看到李矿长和马队长还在井下,工人们一下子被感动了,他们拿着带下井的干粮,他们把干粮递到领导面前。
“领导吃口饭吧,干工作没有这么拚命的。”
“队长,知道你是工作狂,可人是肉长的,总是要吃要喝吧。”
工人们递过来的一句句暖心暖肺的话,矿长、队长被感动了。一瞬间,大家的心象被井下强力胶粘在了一起,他们彼此注视,眼睛里面有朦朦水雾泛起,想不到大采高这些铁打的汉子们,竟然还有无限柔情在内心深藏。
矿长、队长接过工人递过来的干粮,他们二话没说就吃了起来,水杯里的水凉了,就着凉水,心里却升腾着无限的暖意。
是的,矿长李成生和队长马志胜还有几名技术人员,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大采高工作面揭露一条6米至8米的火成岩墙。火成岩墙是井下常见的一种岩墙,它是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这种墙体遇水成泥,无水坚硬,过6米至8米的火成岩墙难度相当之大。
在此之前,在大采高工作面通过上层采空区煤柱时,也遇到了问题,为了减小上层采空区煤柱对大采高工作面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书记吴建明和矿长张有喜曾经亲自在现场指挥,首先对工作面调斜,同时在尾顺槽巷实施深孔爆破,破坏上覆煤柱的整体性,减轻了采扬顶板压力,比较顺利地通过了上层采空区煤柱影响区。
而过火层岩又是一大难题,井下特殊的地质条件,随时发生的地质变化,让所有下井工作的人防不胜防,为什么煤矿安全是头等大事,在那些不可确定的因素面前,考验的是人的智慧,较量的是人的能力。
在这一问题上,矿长李成生带领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反复论证,终于拿出了可靠的方案。他们的做法是:预先将火层岩墙掏空,预先沿火成岩墙体进行深孔爆破方法对火成岩进行预松动,然后将工作面再次调斜5度,以减少火成岩墙在工作面的揭露范围;工作面揭露火层岩墙后在深孔爆破未松动的地方再进行浅孔松动爆破处理,破坏火成岩墙的完整性,减小采煤机截割负荷,使工作面顺利通过火层岩墙区域。
有了可靠的方案,领导们的眉头舒展开了,他们看着自己的团队,觉得世界上任何一句话表扬的话也表达不了他们的心意,领导望着一名名挥汗出力的员工,而员工们也望着扑下身子与工人们跌打滚爬的领导,在这目光的交流中,彼此饱含了无限的温情,也孕育了团队和谐默契的工作精神。
工作了48小时的矿长李成生和队长马志胜困倦地上了井,一路上两人一直没有说话,他们知道,在他们的背后,有无数双眼神眺望着,这目光与矿灯交织在一起是那样的炽亮。
从井下出来的每一个受苦人,只要抬眼看到天边挂着的暖暖的阳光,他们内心都会升起莫明的感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是透露着无限的温情,而在感动者的背后,又有多少被他们引领和感动的人呢?
四
大采高队的每一位员工都知道,这些天来,领导与他们受一样的苦,吃一样的饭,而领导的工作时间却远远要超过员工在井下的工作时间,从书记到矿长,从队长到技术员,从班组长到普通员工,大家劲头就象井下的一把钢钻,全部都拧在一起,钻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掉链子,没有一个人松过劲儿。
众所周知,大采高设备不仅吨位大,尺寸大,更突出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全体参与大采高的人员要充分吸收消化大采高设备配套的技术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提出可行合理的工程方案。特别是对进口德国艾柯夫公司的SL-500采煤机,由德方工作人员在井下现场对采煤机司机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重点对采煤机的操作、简易故障排除、各种保护等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学习。
根据四老沟盘区的地质条件,必须拿出设计、优化盘区的最佳方案。所有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设备的配套论证,设备的配套要求,大担提出大断面巷道一次成巷技术方案的实施,科学有效地控制了宽断面巷道顶板下沉、冒顶问题;调研、设计实施了大采高设备运输线路的扩帮改造工程;对各种斜井提升能力进行了核定计算并提出改造方案,科技人员在整个准备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大采高的筹备、论证、调研、谈判到设备的制造、验收、安装准备,整个过程中,四老沟矿的领导,四老沟矿的科技人员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呢?而大采高的员工们也为自己能够成为大采高队的一员而无比自豪。
就拿队长马志胜来说,他永远也忘记不了,当领导拍着他的肩头让他当大采高的队长时,他知道,这是一幅沉甸甸的担子,担起担不起这幅担子,如何面对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也是考察自己工作能力的一个标杆。
工作面铺设好了,大采高的综采设备可以安家落户了。可是,让人想不到的问题又发生了,由于顶板压力过大,在强行支柱过程中,液压支架被压爆了。为此,技术人员组织钻取了顶板岩芯,拿着顶板岩芯到太原理工大学做了各类强度试验。根据岩性的力学性质,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开采方式,拿出了详细顶板管理方案。同时,他们还对放顶钻具进行了改进,每个工作面开采初期坚持进行初次放顶、步距放顶,使古塘顶板垮严密充分,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掌握支架性能与顶板的活动规律,在大采高顶板管理中,四老沟矿的技术人员们专门成立了大采高顶板管理领导组,制定了“一放一支”(加强放顶、加强支护)的总体管理方案。安装了较先进的龙洛卡综采连续圆图自记仪,坚持支架支护阻力和工作面宏观观测,及时分析数据,为工作面合理生产提供详细的开采参数。
当然了,四老沟矿的领导班子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生产管理制度方面,他们总是有一套科学严密的工作方法的。
首先,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为了保证大采高工作面生产过程在各个环节、各工序之间的合理配合,在时间、空间、能力上达到紧密衔接、协调合作,满足工作面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的基本要求,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们的作业形式采用“四六制”正规循环作业,三个班生产,一个班检修。割煤工艺采用双向割煤,追机作业。
其次,在管理制度上,他们坚持以工种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同时实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事故追查制度、机电设备包机制、机电设备“四检制”。
再就是在劳动管理方面,他们本着大采高综采生产协调、有序、稳步的向着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根据大采高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兼顾全矿及其它普通综采与大采高综采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对大采高综采队的工资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考核指标主要以产量、安全、效益、质量标准化等工作为主。实行产量分段、超产加价记件工资制,对大采高综采队管理干部实行年薪制,日常材料、设备配件的管理同,采用本票制;员工考勤管理采用电脑指纹考勤;在用工制度上采用末位淘汰制。
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管理模式,为将来的高产高效垫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
随着采煤机械化的向前迈进,用技术武装起来的工人逐渐成为煤矿的“真金”。
我们的技术人员总结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大采高设备安装程序较以往普通综采设备安装程序有所不同,由于受设备重量尺寸的限制,安装顺序调整为:皮带的自移尾——转载机——稳运输机头——从头向尾摆支架——对接运输机溜槽——上采煤机——对接溜尾。这些工序中,难度最大是摆支架,支架从场上拆掉四柱、护壁板,下井到工作面尾顺槽组装峒室进行装立柱组装后,再用接力回柱车拉进切巷摆放。且不说工作强度,单就这技术的活计,没有经验,没有判断能力也是无法完成的。针对工作面设备特别是支架运输尺寸大,巷道断面必须满足其运输尺寸的要求,对斜井、水平大巷和盘区巷道实施了起底扩帮,更换调整轨道,更新绞车和重新改造架棚支护等工程改造。这些工程的改造让同行业的技术人员都刮目相看。使老矿井具备了大采高工作面设备运输的基本条件。在工作面切眼专门设立了“列车循环道”,缓解了由于设备多导致各安装工序混乱的局面,达到了快速、安全的安装目的。
再看工作面支架的运输形式,他们采用了拆体分离运输的方式。根据现场改造后的基础条件,支架采用侧卧的运输方式,支架与平板车接触部位为掩护和顶梁侧,而支架底座则完全处于悬空状态。为了保持运输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利用支架顶梁侧护板固有的安装孔,在平板车上,与支架接触部位设计了两外固定装置,使之穿进支架侧护板安装孔内,达到支架不能移位的目的,同时在支架底座对应位置的平板车上采取垫衬木剁等形式,以保持支架在运输过程中与平板车保持稳定的整体平面接触。实践证明,平板车实施技术改造后达到了保持整体平面接触的目的,保证了支架运输及安装工序的正常实施,为普通平板车运输大型设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何将大采高综采近8米长32吨重的支架安全顺利撤出工作面,停采方法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在大采高大跨度停采支护工程中,打破传统停采方法,引进先进支护技术,利用新型大直径高强度锚索组与普通锚索组相结合,双层金属经纬网、钢丝绳联合支护的方式有效地将跨度达10米的顶板控制,为支架的撤退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该项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特点突出、技术性强。从铺网、支护、上钢丝绳到支架撤退,每道工序都组织严密,均有创新之处。在大采高每个工作面停采撤退过程中均获得了成功,工作面搬家时间比预计提前20多天,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因为这些“真金”的长足经验,一些采矿部门不惜花大价钱,他们来到四老沟矿,希望淘走这些“真金”。在我采访的四老沟矿大采高中的几名技术人员时,他们都曾经被外面的人来“淘”过,而他们却一个也没有离开四老沟。是外界的诱惑不够,还是他们太过倔强?有人曾经说井下受苦人就是为了多挣些钱,我觉得其实都不是,是一种凝聚力,是一种向心力,是一种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耐力,当年的一位领导曾经对煤矿工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对煤矿工人来说是多么的贴切啊!
六
在井下,产量是职工赖以生存的命脉,也只有产量才是衡量大采高这个综采设备的一级考官。
下面的这组数据就是大采高综采设备交给煤矿员工的一张成绩单:四老沟矿大采高的工作面月产平均达到了26.12万t,最高月产为31.55万t,最高日产为15110t,每工直接工效平均达到122.6t,为普通综采的4倍,每工最高工效达到212.8t,实现了高产、高效和高资源采出率的目标。
在井下,四老沟矿的工人亲切地叫大采高设备叫“老伙计”。割煤机每割下一刀煤,工人就亲切地说:“老伙计,你可真能耐呢。”还有一些爱调侃的工人编起了顺口溜:地界上边俺真人,地界下边你真神,只要咱们一条心,何愁黑炭变真金。由此可见煤矿工人与他们的综采设备有着怎样的感情,在他们的理念里还有着这么一句话:设备是船,管理是帆,素质是桅杆。
不管与“老伙计”有多么深的感情,“老伙计”有时也要耍耍脾气,撂撂挑子。这不,说不转就不转了。它这一停把大采高队的全体人员可吓得不轻,停产一天,就是减少一天的产量,减少一天的产量就是减少多少矿工的口粮啊。维修队的同志们说,机械设备是有灵性的东西,你多么爱它,它就会对你多么好,你稍稍冷落一下它,它就会给你出毛病。这不是讲笑话,天天维修马虎不得,一个螺丝、一个螺母也丢不得,这设备喝不上水要停,水加多了也要停。好多技术人员摸清楚了“老伙计”的脾气,他们全都围着“老伙计”转,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停产几天,矿领导、队长、技术人员就围着这“老伙计”转几天,等他们把“老伙计”的毛病摸透了,“老伙计”的“病”好了,大家一定要把停产那几天的产量补上去,这就是大采高队的工作作派。
截止2005年5月,大采高综采累计出煤500多万吨,工作面各项指标连创佳绩,捷报频传。连续两年产量突破200万吨,刷新了同煤集团三项历史记录。大采高综开采完1200万吨总储量后,要比普通综采总计多出煤300万吨,创价值6亿多元,是投资的6倍多。作为“两硬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评为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该项技术开创了我国“两硬”条件下煤炭开采技术的先例,达到了国际采矿业的先进水平。
2004年四老沟矿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煤炭工业行业级高产高效矿井”。
2004年四老沟矿被评为“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
2003年四老沟矿获得山西省金牛奖先进集体特等奖。
“两硬条件下大采高关键技术研究”获2003年度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技术成果奖。
“两硬条件下大采高关键技术研究”获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壹等奖。
“两硬条件下大采高关键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同煤集团公司总经理特别奖。
“大采高综采特大断面切眼成巷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大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在大同矿区的应用研究”获2002年度同煤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
“大采高综采特大断面切眼成巷技术”获2003年度同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米采高设备运输方法革新”获2003年度同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采高工作面供风保证系统研究”获2003年度同煤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老沟矿选煤楼运输系统提升能力改造”获2004年度同煤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老沟矿的辉煌业绩不是那一块块奖牌和一张张奖状,奖牌和奖状是昨天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矿井资源的逐步衰竭,大采高综采设备在四老沟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集团公司做了战略性的部署,按照大采高对厚煤层开采的要求和能力,大集高设备准备移到晋华宫矿进行综采。
我在采访大采高队组的成员时,他们最不愿意提到的就是大采高设备的下马,四老沟矿大采高队的全体员工内心有着无限的感慨!背煤、挖煤、动物驮煤,采煤,采大煤……煤炭开采的历史是一步步走来的啊,每前进一步,都是挖煤人迈进采掘文明的新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采高让煤矿人深深地懂得了,大综高综采设备是他们精神层面的“爱人”,他们与大采高设备过上了国际机械化的日子。当然,他们更不愿意看到大采高设备的“因噎废食”,他们希望这套设备“另谋高就”,继续发挥它的优势。
这么多年来,四老沟矿大采高过程,他们有过的辉煌与荣誉,有过的跨跃与发展,有过的拓展与追求,与大采高设备可谓休戚相关。在煤矿机械化的开采史上,他们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能力,用他们的干劲,创造了神话。
人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人必须穷尽自己的能力和想象,既造福当下,也要造福后代。当机械化减轻他们劳动负荷的同时,又从采煤技术,机电能力,通风改选等非常专业、非常技术的层面来要求着他们,脑子要的是搞技术的脑子,手里的活计却是苦重与繁累的活计。
想想大采高的这几年,仿佛听到一种匆匆忙忙的脚步声向你走来,急切,热烈;
想想大采高的这几年,有一股雄劲之风从四面八方涌来;
想想大采高的这几年,有一种智慧让人折报,有一种力量让人震憾;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有一条脊梁勇于担当。
在界与界之间,伟大耐苦的煤矿工人啊!
煤矿文联动态
-
2024年7月5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 [详细]
-
4月18日至19日,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第六次会员... [详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
- 万福迎春·中国煤矿文艺志愿服务走…
- 第十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式…
- 2023年《阳光》杂志、全国煤矿文化…
- 中国艺术报:“一团火”的矿山追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