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何妨慢一些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胡忠伟 时间:2011-02-23 【字体: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追逐利益的时代,这是一个一切都速成速朽的时代。每年的出版数字都在以几何级数突飞猛进,出版物像洪水般将我们包围,文艺创作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荣景象。2009年国产电影达456部,长篇小说实体书出版达3000余部,2010年国产电影超过500部,长篇小说4000余部,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足一成。
  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文艺创作和消费需求的严重失衡,同时也反映出文艺创作的种种先天性不足。一些艺术家不能静下心来搞创作,放弃了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某些原则,一味比速度、比版税、比票房,硬是把文艺作品搞成了多快好省的盆景小品。
  从艺术家的使命来看,用艺术创作来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靠作品说话,应该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艺创作不同于产品加工,它不仅仅需要技术、时间、材料,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要把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贯注其中,使作品表现出非同凡响的艺术质地和境界。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都是不慕名利、宠辱不惊、自信自重的。作家迟子建在第三次领取鲁迅文学奖时说过一段话:作家就像一个赶路的人,一直走一直走,突然得了奖就好像迎面吹来一阵意外的风,感觉挺凉爽的,但如果没有这阵风吹过,这个赶路的人还是会一直往前走。我想,迟子建恬淡明朗的心态适合所有写作者。无论哪一个时代,真正的文学艺术都是寂寞而小众的,注定不是靠一把火去延续的,它靠的是灵魂的浸润与绵延,最后与时光握手言和。作家张炜450万字的《你在高原》经过了20年的长途跋涉;范稳的《大地雅歌》专注于十多年的慢写作,这样的慢写作是一种负重、一种敬畏,更是一种优雅。它抵制了外界无数的诱惑和干扰,在作家纯净而丰饶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写作姿态的虔诚、忍耐和悲悯天下的力量,我们的心灵也得到安抚和净化。
  前不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访问中山大学时说,自已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一个人一辈子用心做一件事,其实就是了不起的成功。
  我想,如果我们的文艺创作能慢一些,艺术家能像许多科学家那样,多一些理性务实、执着坚韧,精心创作,文艺作品才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让读者和观众感受到艺术的巨大魅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