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多样性 城镇化别让文化“边缘化”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玉玲 时间:2013-03-05 【字体:

  2月23日,陕西华阴西岳庙内上演的地方乐曲老腔。老腔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有着2000多年历史。这个戏种里,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CFP

  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能唱什么歌?他们能抱着吉他唱出充满乡愁的都市流行歌曲,可他们能唱出家乡流传百年的小调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委员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许多文化界政协委员的担忧:城镇化中乡土文化如何保护?文化是否因城镇化而被边缘化?城镇化是否会将文化化掉?

  为文化设施留白
  ●案例:北京市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作为规划面积80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超20万的超大社区,有成片的住宅,却少有影剧院、室内运动休闲场所,综合性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更是难觅踪影。名为文化居住区,文化设施却凤毛麟角,难怪人们批评说:文化居住区没文化,整个社区是个睡城。更遗憾的是,现在,尽管人们对文化服务有刚性需求,但随着居民的增多,想增加文化设施又苦于没有空间了。
  中国城镇化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机会。据专家测算,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会有1000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将会拉动40万亿元投资,以水泥为例,按照每人住房面积30平方米算,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水泥需求是0.6亿吨。
  过去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以每年1.35个百分点快速发展,而像文化社区无文化这样的遗憾和尴尬在此浪潮中也不再是个案。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总结,这一轮的城镇化有两个深刻教训,一是不重视文化设施规划,就连上万人的大社区也缺少文化设施规划,居民文化活动场所捉襟见肘;二是不重视城市规划,造成全国660个城市千城一面。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引擎。田青委员深知城镇化浪潮必将到来,因为城镇化不仅是经济转型的希望,更是千百万农民幸福生活的理想。但是他注意到,现在的倾向是城镇化中似乎只关注房地产、水泥、新型建材、机械设备和大众消费品这‘五朵金花’,而文化被边缘化了。他提醒说,城镇化过程中应该为文化设施留白,把文化建设纳入规划,预留下足够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空间。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案例:素有贵州苗疆之称的黔东南苗族地区,被划为经济开发区后,短短几年时间,经济收入增加了,农民融入到城镇生活中,但这个地方的苗族文化却陷入危机:苗乡侗寨被拆迁,苗族村落逐渐消失、苗族民间艺人越来越少
  危机还在城镇化中蔓延:方言萎缩、地方戏后继乏人、民间音乐濒临失传
  消失的不仅仅是物件,而且是一种传统、一种民族符号。冯骥才委员说,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乡土文化断裂,如果城镇化浪潮让人们都进入城市一元文化,那么这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致命打击。所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未雨绸缪,防止本已脆弱的传统文化生态再遭灭顶之灾。
  城镇化浪潮不可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否就一定拖后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委员认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与城镇化并不是针锋相对的,关键是怎样认识理解,怎样去实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留下的文化,是艺术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用各个领域中能力和才华的结晶。保护是为了什么?绝不是进入博物馆,也不是让农村生活再倒退,而是要把这些传统文化积淀变成我们未来文化创造的源泉。张廷皓委员如是说。
  在具体做法上,张廷皓委员认为,要用综合的方法去保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文化遗产需要抢救,必须原汁原味的保留;有的民间艺术应回归民间,把传统生活方式重新创造后再回到现代生活,进行活态的保护。

  激活文化的现代芯
  ●案例:胶东半岛东端的东楮岛村有一种被称为海草房的传统民居,极具沿海地域特色。全村现有海草房650间,其中最古老的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虽然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走向整体衰败,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制定废弃村落保护计划,引入旅游文化企业,将古村落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与当地旅游、演艺等产业相结合,以活态保护的方式激活文化遗产,使其获得新生。
  城镇化会将原来乡村的传统不断打破,建立起一种新的习惯、新的艺术。农民也从农村进入城镇,也要有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经济来源。这种新生活与传统文化有何关联?
  原来农村用来装水的木桶,可能要被淘汰掉了。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摆在城市人的客厅里养鱼,反而别有一番情趣。用这样一个例子,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委员生动地表明,民族的、传统的一样可以很时尚,只是这其中需要有设计的智慧,进行一种功能的转换。
  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芯,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不错选择。不少政协委员都这么认为。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李延声委员曾采访过1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关省、市、区、县应认真做好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与文化产业创新开发的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相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产业联动;在充分发挥本地传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手艺专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可以形成新的产业亮点,变为新兴城镇的产业支撑。潘鲁生委员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尝试着将风筝、中国结、年画、剪纸等典型的民间艺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艺术理念,开发成现代艺术品,引入现代生活。事实证明,此举既传承了民族文化符号、保存了文化认同,也为变成居民后的农民带来了收入生活稳定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