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记忆

来源: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 作者:张兆增 时间:2015-02-15 【字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萌动,开放的探路,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古都北京的面貌。

农民进城卖菜,进城打工;电视、冰箱、洗衣机被搬进低矮的大杂院;青年男女可以手拉手跳起集体舞,可以烫头染发;气功风靡一时,迷倒大批信众;老胡同在“拆”字中渐渐消失……

这些三十多年前的场景,是北京城的一段记忆,当这些画面又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凡是经历过的人一定会感到熟悉、情切,仿佛回到30多年前。

1957年出生在北京的张兆增,自幼生活在胡同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变革的年代来临时,张兆增恰是20多岁的年轻人,周围快速变化的场景、人物、声音、色彩都时时冲撞着他的眼睛,扰动他的内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对年代的深刻理解,他用镜头,用胶片,用黑白两色,记录了那变化的10年,10年一瞬,尽在方寸之间。

            1981年西四街头,交警护送小学生过马路。

1982年厂桥,班级干部接送班中患病同学上下学。

1982年人大资料社,青年人跳青春圆舞曲庆祝五四青年节。

1983年北京街头。

1983年平安里石油商店,市民排队买煤油。

1983年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运动会。

1984年地坛公园。气功风靡全国。

              1984年海淀区蓟门里小区一户人家在搬家。

1985年北海公园。

1985年西四家具店,北京人家中三大件。

1986年地坛公园庙会。

1986年东四商业街。

1987年地坛公园。跳舞当时被认为不雅,公园管理人员骑车到处阻止舞者。

1987年地坛公园教迪斯科舞。

1987年街头。

1987年隆福寺街107号书店。

1987年前门胡同。

1987年宣武门路口小花园。

               1988年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

1988年和平里农贸市场外的钩子秤。

1988年前门。

1988年前门大栅栏商业街。

                 1988年西安门大街。

                1988年西单大街路边兜售。

1988年西四庆丰包子店。

              1988年新街口外大街,周日一家人。

1989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菜农。

1989年安定门立交桥下。

1989年北京。

1989年大钟寺市场卖新式“拉洋片观景器”。

1989年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囤菜的商贩。

1989年和平里大街上。

1989年和平门。

1989年黄寺大街书摊。

1989年琉璃厂大街路边等活儿。

                 1989年琉璃厂大街路边等活儿。

             1989年美术馆后街。

1989年前门大街。

1989年前门大栅栏。

1989年前门地区胡同内孩子。

1989年前门书店。(注:读者指出疑点,书店橱窗海报《走向共和》是2003年的电视剧)

1990年鼓楼地区胡同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