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之乡的文化之旅——庞崇娅一行赴山西调研编撰《中国煤矿文化艺术志》史料小记
——庞崇娅一行赴山西调研编撰《中国煤矿文化艺术志》史料小记
元月22日至26日,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庞崇娅,中国煤矿文联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会会长李君,中国煤矿文联音协副主席石金成一行3人赴山西就编撰《中国煤矿文化艺术志》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冒着严寒,在一周之内先后对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汾西矿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的文化设施、文化遗迹、矿山民俗风情、博物馆、图书馆等进行了深入认真的了解和实地考察。
元月23日,调研组抵达第一站: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白家庄矿。该矿基本完整保存了1937年日伪时期日军侵占白家庄期间居住的“十间房”、日伪炮楼、日军变电所、日军锅炉房烟囱、慰安所、万人坑等遗址,铁一样的事实印证了日军对山西煤炭资源的掠夺。此外,阎锡山办矿时期的石头窑洞等,也充分体现了煤矿屈辱、抗争的历史。
从历史的遗迹来到“昌旺林”,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树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树种,这是一个老矿工对矿山爱的奉献。他的名字叫傅昌旺,是白家庄矿的职工,退休后独自一人扛着一把铁锹,带着干粮和凉白开在矿区南山义务开荒20年,共植树16万多株,抚育树木58万多株,绿化荒山57亩。他的事迹感动矿山,曾被中国煤矿文联表彰为“感动中国的矿工”。
调研组还观看了西山煤电集团的电视宣传片,其中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剪纸作品、根雕作品琳琅满目,尤以刻瓷作品引人入胜,韩林是西山煤电集团的一名美工,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他钟情于刻瓷艺术,一把重量不足100g的小槌,几把小而精致的钢凿,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便跃然于呆板、硬涩的瓷盘上。目前,他的作品已走出矿山,走出山西娘子关,走向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他还被称为是“山西刻瓷第一刀”。
调研组在白家庄、高家河、南坑、西山集团文联等处,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由于开采时间较长,白家庄矿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现正在规划建设一座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公园以白家庄矿为中心,占地约3.1平方公里,包含白家庄矿二号井井口及斜井、“昌旺林”等诸多矿业遗址和人文景观,建成后将形成“一馆、二翼、三坑、四区、五遗迹”的景观结构。
元月24日,调研组来到阳煤集团。这里有一支过硬的职工版画队伍,特别是阳煤三矿工人版画,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在矿区各级党委的重视下,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如黑板报、宣传栏、竞赛台、墙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他们用绘画艺术热情歌颂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他们的版画还登上过中国美术馆的神圣殿堂。王雨来是阳煤矿工版画的代表人物,当年,他和一群挚爱版画的热血青年用他们握惯了大锤和铁锨的手,在班后拿起画笔编墙报、画插图,宣传党的中心任务,鼓舞广大职工的生产热情。其中版画代表作有反映矿山体育活动《矿山篮球赛》,反映机械化进程的《液压支架进矿山》系列组图,有反映技术革新的《攀登新高峰》和反映矿山新貌的《五月的矿山》等等,这些作品紧密配合阳煤的发展变化,参加了上海、 阳泉、旅顺、大连四城市联展和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并通过新闻、期刊、影视,被介绍到美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等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翻开阳煤美术成就的画册,犹如翻开了阳煤美术的历史,那一幅幅或华丽或凝重,或质朴或剽悍的画卷既见证了阳煤历史发展的脚步,也呈现出阳煤矿工不仅为囯家奉献出了亮闪闪的乌金,更创造出了属于阳煤矿工的文化艺术。
在阳煤一矿,提起煤雕这种煤的工艺品,就不能不提起它的创始人赵玉军。赵玉军一家三代都是阳煤集团的矿工。早在阳煤集团销售办工作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看到煤雕作品,便被深深地吸引了。赵玉军意识到,应该把煤的另一面展示给世人。2002年,赵玉军就地取材开始制作煤雕。阳泉无烟煤素有“墨玉”的美誉,用它制作的煤雕色黑锃亮,质朴典雅,细腻逼真,造型流畅,自然间流露出一种高贵本色,当赵玉军第一次把作品带出去参展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阳泉煤雕作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也有着颇高的赞誉。2007年至2010年,阳泉制作的煤雕连续四年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作品《宫灯》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并被收藏,作品《凤形珥珰宫灯》入展上海世博会山西馆,“云龙纹镂空花瓶”“凤鸟纹镂空花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为煤制手工艺品确立了新的世界标准,而且改变了社会公众对煤炭人“傻大黑粗”的旧印象。
为了“保存工矿记忆,研究历史脉络,弘扬煤雕艺术,探索文化发展”,2016年,赵玉军自筹资金开办了我国第一家以展示煤炭文化和煤雕艺术为主旨的专题博物馆,展区面积约500平方米,收藏着数万件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类煤炭藏品。赵玉军说,因为他从小就在煤矿生活,煤矿长大的,祖孙三代都是煤矿工人,可以说自己血液里流淌的都是“黑色”的血,对煤炭的感情特别深。建立这个博物馆,就是通过收藏煤炭文化,展示煤雕艺术,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深切的感受煤的魅力,“因为煤,所以美”,把煤炭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让煤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
与此同时,调研组还深入到阳煤一矿俱乐部、职工自助图书馆、道德讲堂、文化雕塑广场等实地参观,并在阳泉保晋公司纪念馆、阳泉保晋公司文化园收集了许多珍贵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先生还曾在此地留下了“以平定之煤铸太行之铁”的题词。了解了阳泉是一座“因也矿产,兴也矿产”的城市,是中共第一城。阳煤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特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元月25日,调研组来到位于山西东南部的潞安矿业集团。其所属的石节圪煤矿,曾以艰苦奋斗闻名全国,受到周恩来、李先念、江泽民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石圪节煤矿还是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座红色煤矿,康克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两次来到石圪节煤矿指导工运运动。不论在什么样的年代,石圪节人都从实际出发,高效办矿,成为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随着时间的迁延,2016年10月13日,石圪节煤矿最后一个矿井南副井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关闭停产。调研组在八一八文化广场和石圪节文化展厅,回望着这座有着近百年开采历史老矿的光荣革命传统,感受着这座煤矿浓重的光荣与梦想、付出与贡献!
尤其石圪节矿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向社会奉献着精神文明。石圪节矿职工李建军是山西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西省一级民间艺术家、中国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他与夫人王艳飞共同研究创作的“蝶翅画”先后20余次荣获国内外大奖。特别对仕女类作品的创作情有独钟,更是技高一筹。他笔下的仕女,有的脸衬桃花瓣,发堆金凤丝;有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犹如曼妙佳人从画中飘然而至眼前,若隐若现,忽远忽近,一颦一笑动人心魂。2007年应第六届亚太城市首脑峰会组委会邀请,李建军携带着他的“蝶翅画”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参加了会议,他是本届峰会唯一中国民间艺术家代表。他精心创作的蝶翅画作品《四大美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民间艺术品品牌活动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中被评为“中国创造——民间文化珍贵艺术品”,2009年被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2011年,蝶翅画作品《春色动人》在第46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及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2011年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2012年,在中国工艺美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举办的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中,蝶翅画作品《新装》荣获银奖。
王庄矿机掘队的退休职工申志强钟情于根雕艺术,十几年来不断挖掘、钻研根雕艺术,在矿区的大力支持下还设立自己的工作室,件件作品栩栩如生。
元月26日,调研组来到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在收集到许多矿山传说、歌谣的同时,被汾西矿业集团现代化大型文体活动中心所震撼。该中心2005年12月31日正式落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9475平方米,集剧场、体育馆、展览馆、会议室、健身、娱乐等多种设施于一体。其特点是:功能全、场地大,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活动场所,且全天对矿区职工和社会免费开放,在丰富矿山职工和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短短几天的山西煤矿文化之旅,调研组一行马不停蹄,不顾旅途劳顿,天天有收获,处处有惊喜,山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矿区民间文艺让调研组感慨万千。煤矿是乌金的海洋,煤矿工人也是一群热爱艺术、创造艺术大写的人,祝愿我们的矿山在煤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更加美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