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矿业公司:矿区平凡的记录者

来源:陕煤韩城矿业公司 作者:王利青 时间:2021-11-09 【字体:

这是秋天里平常的一天,这是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11月8日——记者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前浪,后浪,新浪,被裹夹进企业五十多年发展巨浪中,他们用文字、镜头、音视频记录历史,备忘时代。他们守正聚力,创新融合,将正能量传远播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他们就是矿区的记录者。

并肩作战好兄弟。在陕煤韩城矿业集团桑树坪矿经常见到两个小伙子一起“行动”,一个长相憨厚、性格腼腆。一个头发卷屈,身材魁梧。他们主要负责视频新闻素材的拍摄、新闻拍照撰稿,是职工常挂在嘴边、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好“兄弟”。

面庞白净的叫杨伟,在宣传岗位干了15年,因为资格老些职工亲切的叫杨哥,是桑树坪矿党群工作部的副部长。张凯身材魁梧、嗓门大,职工亲切称他为“凯哥”,两人在气质虽然有些“混搭”,但在企业新闻宣传路上却携手唱出一段精彩的“二人转”。

2018年张凯因为酷爱写作,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电钳工岗位。初到宣传部“凯哥”可没现在这么“神气”。想要将手中的螺丝刀换成单反照相机、电脑键盘当作“武器”可没那么容易,张凯暗自下了决心,思绪归零。

“拍摄时要准稳平,双脚站直,屏住呼吸。”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十五年来,杨伟一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张凯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很多“真经”。工余时间,他经常会找个没人的角落里,苦练“推、拉、摇、移”基本功。手酸了,放下来抖一抖,脚麻了,抬起来晃两圈。日子久了,手中的设备也听话了。在张凯眼中,杨伟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工作韧劲,工作不记较得失,在急难险任务面前随叫随到。尤其在井下拍摄,他用“新闻眼”记录下安全生产的每一帧精彩画面。

张凯是名退伍军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之后他的皮肤在风吹雨淋日晒下变得更黑了。在杨伟的敬业精神的影响下,张凯做事爱琢磨,踏实肯干成了强项。撰写的《老模范新故事》《创新小平台职工梦工厂》等40余篇稿件被《中国煤炭报》《陕西工人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采用。

并肩齐飞比翼鸟。“采访时注意安全。”“这几天要下雪,你也多穿点。”这是多能配售电公司职工陈晓瑜和王峰煤矿职工钟宁日常微信的一个聊天记录。因新闻和丈夫结缘的陈晓瑜回忆起俩人的缘定今生情景时嘴角总是淌着笑意。

2020年,俩人经历了相识相知到相恋,一年后晒出甜蜜的结婚照。虽不在一个单位,却都是单位的新闻宣传报道骨干,工作上志同道合,生活上举案齐眉。

“有时我们会一起相互切搓各自的稿件,找错别字、纠正修辞和语法。有时会用手机拍一段视频,比比谁的角度和主题更贴切。”

2012年,陈晓瑜刚从延安大毕业踏入矿区时,还有几分羞涩与腼腆,说话总是慢声细语。第一次写稿、第一次采访、第一次拍摄……陈晓瑜下足了功夫,渐渐地在同事和丈夫的帮助下,从一名通讯员成长为新闻宣传的行家里手。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两年来,深入矿区供电一线,走遍了矿区9座变电站和矸立、桑兰等山区架空线路沿线,每年行程近数千公里,用镜头捕捉电力人最美的瞬间,用心讲述保电抢险故事,为矿区供电保安全书写着心中的热爱。

在王峰煤矿建设工地,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新闻,总会看到戴着眼睛、肩扛摄像机的他第一个赶到现场,用新闻敏锐性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一线工人交朋友。“作为通讯员我应该把镜头对准职工、对准火热的施工一线,留好完整的珍贵历史资料。”

表里不一女汉子。外表文静、面容清秀,在象山矿井常常能看到一位扎着马尾辫、左拿相机、右肩扛摄像机的“女汉子”,她的工作地点不是在班组,就是在运煤专线、工业广场上……她就是该矿党委工作部宣传干事、已有两个孩子的80后宝妈——高婷。她采写出的稿件传递着职工关注的焦点、热点、要点,传播矿区和谐之音。

  高婷总说:“新闻宣传是神圣的,要通过文字和图片传达声音,传递正能量。”她写的《与电气设备较劲的小白》等作品经常见诸各大媒体,不断将矿井的新鲜事儿传递到矿区以外。

时光荏苒,一茬茬的“土记者”在接力棒下继续奔跑,高婷又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的任务,与宣传新兵一起深入基层,与职工聊家常、交朋友。她总是想到什么,就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交流。稿件如何策划?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标题怎样创新?更重要的是告诉“新兵”新闻的严谨与敬畏之心:“找新闻点。在写作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她还是矿上的学习强国管理员,在周末、假期、重要时期都会坚持发布学习提醒,推送相关学习指导。    

十年的新闻宣传工作,让高婷感触良多,体会到了什么是热爱、什么是初心始终。她说:“和那些穿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女性不同的是,我留下的永远是扛着摄像机、照相机穿梭于工作现场,以各种各样或奇特姿态记录着矿区,但我从不后悔,很自豪。”


一路同行,像他们一样活跃在韩城矿区的“土记者”还有很多。他们只是一个缩小的音符。

韩城矿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