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
2019年05月27日 《诗经》《论语》缘何成为华夏文明的经典名片近日召开的亚洲文明大会上,《诗经》《论语》与《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被列为是亚洲文化交流第一级别的经典。那么,丰富灿烂的华夏文明成果中,为何是《诗经》《论语》成为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
2019年05月06日 古代画家如何诠释青年?古代绘画上的几种青年…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家热衷于描写青年,而不少画家也喜欢描绘青年。那么我国古代画家又是如何诠释青年的呢?从流传千古的名作中,我们挑选了三幅描绘青年名人的佳作。观赏这些画中的“年轻人”,我们似乎能体会到他们的心境。
-
2019年05月04日 破译“天书”重现盛唐风采 听听古老而神秘的…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咽喉,孕育了千年艺术宝库——莫高窟。当敦煌壁画上的古老乐器和精美服饰走出洞窟,和中国民乐一道,走到人们身边时,会是一种怎样奇妙的相遇?
-
2019年04月18日 题壁诗:行诗壁上,这就是古人的“朋友圈”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题壁的文化传统。说是题壁,其实只要兴之所至,逢着各类建筑或者山石桥栏树干等凡能写画图形文字处,皆可题写作画,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朋友圈”。
-
2019年04月10日 优秀古典诗词,诵读一遍是不够的 ——周圣伟…要读懂一首诗,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遭遇、具体的写作因由等,并在此基础上尽量作一些广泛的联想、深入的思考。 许多诗词经典,是在承传前人基础上的创造革新。所以,读书一定要读名家名作,背诵也一定要背名篇名句,因为其中的...
-
2019年03月26日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中国山水文学的美…人类是从混沌的自然中走出来的,最终仍要回到自然中去,但那已是深情的、充满灵性的自然,这一切都缘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的诞生。纵观中国山水文学长达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其美学价值至少体现在提供了心物融通、人与自然一体化的途径...
-
2019年03月12日 从董其昌的朋友圈,看他何以影响三百多年的中…董其昌是中国书画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书画大家,而且是明代书画理论的建树者,影响了有清以来三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史。本文从董其昌所处的时代、生活的地域环境与文化氛围、自身所具备的素质、交游范围等方面,尤其是董其昌的“朋友圈”,来阐述“董其昌...
-
2019年02月25日 京剧戏衣里的中国文化意蕴 ——访京剧戏衣收…近日,“花雅霓裳——非遗戏曲服装服饰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展览以“红”“黄”“蓝”“绿”等色彩分为若干展示空间,展示了戏曲舞台上制作精良的蟒、靠、帔、氅、宫装、官衣、褶子、箭衣、马褂、盔头等角色行头。这些戏衣的收藏家陈申指着一件香色缎混绣改...
-
2019年02月19日 咏梅诗里的经典:花中气节最高坚暗香是梅花的别称。这源于咏梅最著名的句子,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有形有姿、有影有神,有香有色、有质有魂,浓缩的信息量极大,从视觉、嗅觉及动觉带给人梅花的美感,也流转着诗人“梅妻鹤子”澄澹高逸的情怀。
-
2019年02月19日 古人是如何过元宵节的?又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供人们聚会、庆祝的节日不少,元宵节也不那么令人瞩目,但在古时,这一日堪称狂欢节,甚至比除夕还热闹。古往今来,不仅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
-
2019年02月11日 庄子美学思想与中国画创作作为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为自由通达、观心无我、道通为一。这些美学思想对中国画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大致体现在对中国画创作格局、创作者精神境界以及中国画创作意境三个方面。
-
2019年01月13日 明清小说命名的方法及其启示小说命名是小说创作最直观、最明显的外在形式之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名家辈出、名作众多,考察明清小说命名的整体状况,对于我们当今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2019年01月13日 礼乐文化视野下的唐代乐府诗学研究作为唐人乐府诗创作实践指导与经验总结的唐代乐府诗学,既是唐前乐府诗学的总结与发展,又是唐后乐府诗学的重要参照,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学史上继往开来之集大成。结合唐代礼乐文化建设与乐府诗创作实际,对唐代乐府诗学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研究,并借之探讨唐代乐府...
-
2019年01月02日 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笺纸的历史非常久远,根据现有文献,可知在南北朝时期即有使用笺纸的实例。如南朝陈徐陵在其所撰《玉台新咏序》中,就提到了“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的字句。《北平笺谱》是鲁迅和郑振铎合编的一部笺画作品集,在中国笺纸笺谱艺术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笺纸对...
-
2018年12月10日 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传统书院的力量,在于它能用岁月的厚重唤起我们的文化记忆。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是有根、有传统的。”朱汉民认为,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传统书院在继承读书、讲学、研学和文化传播等功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
-
2018年11月25日 从李白的诗看千古文人侠客梦李白应该是“诗人里剑术第一,剑士里文采第一”的人。他之所以给人留下侠客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于他洒脱不羁的人格魅力和浑然天成的文学才华,他以笔为剑,挥洒自如,千百年来鲜有人能与他比肩,“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
-
2018年11月12日 宋词的幽情单绪与家国天下宋词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之文学”,主要在于它开拓了新的展示个人内心的平台,创造了不同于诗的另一种境界,即:题材上注重个人情感而非社会现实;表现手法上长于抒情而非叙事;风格上偏重柔美而非阳刚。从文学自身的演进逻辑而言,婉约词似更具“词”的特点,更何...
-
2018年11月12日 对敦煌美术的研究依然是“进行式”敦煌,在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多年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丰厚文化艺术资源,仅莫高窟就开凿了700多个洞窟,塑造了2400多尊泥彩塑,创造了45000平方米壁画。在中国古代早中期建筑、雕塑和绘画少有原迹存留下来的今天,敦煌遗迹为我们了解这一漫长历史时段的艺术样...
-
2018年11月05日 "中华国学文库"8年已出70种 国学经典蹚出一条…近日,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国学文库”第七辑面世。这套文库陪伴读者8年,出书品种已达70种,似乎成为一个平常的存在。但与“中华国学文库”相关的出版人、学者与读者,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共同坚守少为人知,背后的种种故事细节耐人寻味,值得梳理和留存。
-
2018年11月05日 北京画院联合故宫等将展“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此次展览以“古意与今情”为主题,依“由古向今”的倒叙方法回看明清山水画中的摹古精品,还原了明清山水画摹古题材创作的发展,借此窥探古人心中的桃花源。如此次展出的苏州博物馆藏周臣《桃花源图》,画家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绘画题材,描写了东晋孝武帝太元...
-
2018年10月29日 音乐中的天地万物 ——五行与五音之应象许多人都承认,听到音乐能够看到相应的颜色,从中国五行学说来认识,不同的器乐和音乐又有什么样的形象呢?本文希望从五行的原始概念探求与五行相对应的音乐形象。
-
2018年10月22日 江南文化,诗学的一种可能上海一直浸润、成长在江南文化中。可以说江南文化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底色。在学者胡晓明看来,江南文化精神绝不仅只是一种地方认同,而且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意义感,是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更好、更值得追求的主张。今天我们探讨江南文化,实际上就是在探讨...
-
2018年10月08日 宋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巅峰我最近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了一本《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不敢说运用了“图像史学”的方法论,只是尝试从宋代传世画作中解读出更多关于宋朝社会生活的历史信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一直认为,宋画的史料价值要远远高于其他王朝所传下来的画作,因...
-
2018年09月29日 五谷丰登: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密码自古以来,五谷丰登寄寓着人们对农业丰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等植物考古专家看来,这绝非简单的歌颂赞美之词,而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文明进程中的五谷、六畜、百工,都可以成为打开某个区域文明演进之门的钥匙。
-
2018年09月14日 打捞失落的民间文学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迎面吹来阵阵凉风,我们依偎在祖母的怀里,听她讲那遥远的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天仙配、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构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一些故事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但大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
煤矿文联动态
-
2024年7月5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 [详细]
-
4月18日至19日,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第六次会员... [详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
- 万福迎春·中国煤矿文艺志愿服务走…
- 第十届全国煤矿文化干部高研班正式…
- 2023年《阳光》杂志、全国煤矿文化…
- 中国艺术报:“一团火”的矿山追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