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当代美术状态与思考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冯远 时间:2015-05-20 【字体:

我们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一支美术创作队伍,这些年来美术创作数量大增、展览大增、学术成果大增、出版发行量大增,媒体包括各种网络传媒报道的内容、丰富程度大大增加,这是我们当下中国美术创作的现状。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在今天,成为一种趋势。

当前美术界流行着多种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件作品在完成以后,艺术家要在适当的时候放下雕塑刀、放下画笔,留出一块空间,让观众展开艺术想象来完成。第二种,多样化的艺术成为每一个艺术家在努力追求的方向,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事情,艺术家只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艺术就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行为方式,无需承载过于沉重的内容。第三种,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第四种,主张中国艺术要跟国际接轨,认为只有跟上国际范式,中国的艺术才可能被国际接受。第五种,主张瓦解思想、解构经典。颠覆崇高、游戏艺术、调侃现实、回避责任。第六种,认为艺术说到底是一种技术完满的呈现,谈各种思想、观念没有意义,艺术说到底是一种手艺活,技术主义至上。第七种,认为无需高谈阔论,卖出好价钱才是好艺术,价钱成为衡量艺术品、艺术家高下的一个标志,让我们相当多的艺术家,少了一点定力,重复生产、快速生产,在相当程度上锈蚀了中国相当多的一批有作为、有素质的画家,他们再也出不了好作品,很难静下心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出名要早,发财要早,以至于今天的年轻人都按捺不住在学习阶段认真深入扎扎实实去研究学习。我们的美术创作整体来说是繁荣的,但是在繁荣背后有这样一种普遍的功利和浮躁,损害了我们的艺术创作,这是客观的。有一大批具有大师潜质的好作品,他们差一口气。大师是什么?大师是要有跨时代的、特立独行的好作品,在学术观点上不追随潮流,有独到见解,引领一个时代的美术创作的价值理念。他的作品在身后应该被认为能够代表一个时代,而且他还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先说说我理解的美术批评的现状,理论研究不错,但是他们拒绝对当下评论,宁愿钻故纸堆,觉得这样没风险。第二,文本文风问题,一种是侧重于逻辑判断的理论批评,大量引经据典,从概念到概念,跟艺术作品的创作形成某种偏离和隔膜。第二种是侧重追求式的价值批评,比较注重于作品背后的思想性,而对艺术创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和艺术表现风格语言表现手法的一些问题不能恰如其分地指出。第三,过于追求文风华丽的才子性的评论,有时会华而不实,针对性不强。第四,缺乏实践,没有体会,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我的建议是改进和完善批评家的素质,好的批评应该真读作品,真懂作品,真说实话,拿出诚意,批评家也要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美术批评?一是需要观点犀利、旗帜鲜明;二是立论独到,有原创性;三是质疑精神,不规避热点;四是学术良知,理性精神;五是深刻生动,文采斐然。文艺评论也是一种创作,也需要有原创思想、原创精神,独到的视角经验。这种新鲜的经验是经由对评论对象的深切的认识和把握,以及驾驭文本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本版文字由《中国艺术报》记者何瑞涓根据“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专家授课现场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美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