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要根植大众 镜头要关注民生
摄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紧密相连,摄影图片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贴近性、现场性等特点,成为表现和记录时代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毕竟图片要比语言文字更具体、更直观、更富有表现力。尤其是摄影镜头的民生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空前欢迎,博览众多媒体(报纸、网络、期刊),图片的民生化视角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民生,即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群众生活,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摄影创作关注民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摄影家的义务和责任。
>>镜头关注民生是“三贴近”的内在要求
摄影创作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但是摄影作品赖以生存和提高品质的根本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以为,摄影尤其是纪实性摄影,首先要关注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其次,要关注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人口及发展速度和效益等问题;再次,要关注各行各业的新变化、新风貌、新成果及先进典型,等等。摄影关注民生必须做到真实性与引导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实效性的统一。摄影工作者要从思想认识上贴近民生,要从行动和实践上贴近民生,要从方法和手段上贴近民生。对于摄影工作者来说,人民群众是服务对象,也是图片优劣最终的评判者,我们的工作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不能孤芳自赏,而是来自人民群众,必须生活在群众中,汲取生活和群众的营养,肩负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从摄影作品的评选标准看,“三贴近”是对摄影民生化的内在要求,这已成为业内共识。镜头关注民生也体现了摄影的发展演变和特性要求。
>>镜头关注民生是摄影者的重要职责
摄影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向群众传达信息,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和信息获取需求。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服务于广大群众。同时,摄影还具有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审美功能。近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及家用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来拍摄记录事件和反映生活,参与到新媒体、自媒体传播的队伍中来,摄影的民生化视角已经自觉地得到发展。
摄影的民生化视角也就是指图片要大众化,画面语言让受众感受到亲和力和吸引力,拍摄的是群众的事情,与他们接近或相似,也就是说具有代表性。应该说摄影同文学、影视等事业一样,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具体发展规律,但是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尽管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不尽相同,但其根本宗旨和准则是一致的。百姓利益无小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摄影工作者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挖掘反映民生,肩负起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摄影事业的这一神圣使命,将镜头对准群众,对准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
>>镜头关注民生是摄影创作的基点
纪实摄影是以图片记录的具体形象传递信息,因此具有形象性;同时,现场摄影纪实又赋予了摄影真实性以更丰富的内涵。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是摄影的基点,而要做到摄影作品的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摄影者就要保持“眼往下看”,从生活、生产一线发掘,因此,为了抓拍到更及时、更有现场感、更具有贴近性的图片,要求摄影工作者必须像“矿工”一样,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深入到最基层去挖掘“矿藏”,到群众中去,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火热生活中去,让镜头聚焦民生,才能更好地体现他们的所思所为,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才能起到引导和鼓动作用,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生活场景中抓到“活鱼”,抓到那些人们普遍关注、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生活场景。摄影者要善用、巧用图片语言说话,以发挥“一图胜千言”的作用。这既是摄影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总之,摄影图片以其优势成为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及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摄影视角民生化应运而生,顺势而昌,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边缘人物,也就更好地践行了“三贴近”,积极有效地发挥了摄影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从事摄影创作的时代新要求。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