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告诉世界中国巨人的性格和脾气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瑞涓 时间:2014-11-20 【字体:

余秋雨以文化散文名世,著有《千年一叹》《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等。10月11日,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主编的《院子里的中国》新书首发仪式暨余秋雨中国文化讲堂上,余秋雨再度开讲谈中国文脉,一小时纵观上下五千年,令人惊叹。

“中国像一个巨人,它身材高大,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过来,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性格脾气,于是人们会产生恐惧。”余秋雨指出,我们的文化传播做得还不够,研究中国文化,就是要告诉大家巨人的性格和脾气。

中国文化从何时跨入了成熟的文明形态?余秋雨认为大概是在42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纪。因为世界公认的文明鉴别的三个标准是,一要有文字,二要有大量非农业人口聚居的痕迹,三要有金属冶炼。而中国在4200年前就具备了这些条件,此前也有很长时间为文明的成熟做“热身赛”。

一个客观现象是,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中,前三者或湮灭或中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一直传承到今天的就是我们的中华文明。直到今天,我们的小孩子还会随口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讲的,前人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并延续。尽管经历战乱,但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并不是要毁掉中华文明,而只是想当中华文明的主人。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就没有这样幸运。有一次余秋雨去伊拉克巴格达旅游,那里也是古巴比伦曾经的所在地。他看见那里的小孩子不上学,拿一支笔送给一个小孩,小孩不知道这是什么。这令他心酸,他很想告诉那些孩子:你们的祖先最早发明了文字,你们却不认识笔。

文明的传承需要国家行政力量的捍卫。余秋雨说道,公元前5世纪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诞生在此前后,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子、孔子、孟子等,他们影响了全人类的思维、思想,这个时代也被称为轴心时代,而此时中国没有缺席。文明是针对野蛮而言的,而在古代野蛮的力量要比文明大得多。要把这些智慧留下来——不像蒲公英一样随风飘散,需要依靠国家行政的力量。公元前5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帝国时代,帝国保护了文明。如秦汉时一次次阻止匈奴的入侵,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保护。

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余秋雨总结指出,中华文明一直坚持着三“道”——在集体人格上坚持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普及礼仪之道,在思维方式上倡导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被很多人误解,被以为是油滑。实际上,“中”是取中间值,“庸”是取平常态,中庸就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极端主义者是站在悬崖边上的英雄,自己可能掉下去,还引领者后来者一起跳一起粉身碎骨,而中庸是让大家不要走到悬崖边上去,把大家拉回来,走一条可行之路”。余秋雨认为,恰如热不到极致,秋风就起了,冷不到极致,春天就来了,这是农耕文明的弹性哲学对思维的影响。

但是,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也有缺陷,比如不重视公共空间,很难保护文化人等等。历史上,屈原投江,陶渊明乞食,苏轼屡遭流放,杜甫颠沛流离,怀才不遇的大有人在。不过,这种状况随着时代变迁也得到了改善和解决。

余秋雨 中国文脉 中国巨人 性格 脾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