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固本说诗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梁东 时间:2011-11-02 【字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中华诗词的作用,应该是文中应有之义。弘扬诗教的传统,推进当代诗教,从而强中固本,提高国民素质,培育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其中重要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华诗歌,是生发、孕育民族精神、传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深厚土壤。不但融汇了历史先贤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而且凝结了前人的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省察,是人们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砥砺民族气节、培养爱国操守的精神食粮。应运而生的中华诗教,一直是促进人精神内化、道德自律、人格完善的情动于中的有效教化方式,而且贯穿于中国历史的每个时期。

当代诗教,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生生不息的历史实践中发展而来,是既承接传统智慧,又焕发当代生机的规模宏大、基础深厚的文化教育事业。诗教不靠灌输和说教,而是发挥诗词通人性情的特质,来达到主体间在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一种文化思维方式,一种文化产物。

历史上诗学理论一直有言志、缘情的两种看法。有的诗家认为诗就是吟咏情性的,不认同诗的教化功能。然而,诗的特质决定了诗通过感染产生教化的实际。几千年来,从孔子诗三百的化育苍生,从中华民族精神、气质通过诗的传承,从中华经典通过诗的广泛普及,到近现代诗作为革命号角唤起民众诗的社会教化作用是客观存在。正是诗和诗教,见证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历史走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历史使命正面临国民素质状况的制约。提高全民素质的历史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在此刻,我想起了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钱学森同志逝世不久,2009年11月,安徽十一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向教育部新任部长发出了公开信。其实这个问题钱学森自己已经做了回答。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构想,包括四个方面,构想之三是让科学与艺术联姻。钱曾说,他有一位有见识的父亲,让他学理工,却同时要他涉足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同时作为音乐家的钱学森夫人,也发挥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正是这些,使得他避免死心眼、机械唯物论,想问题得以更宽一点,更活一点,他还说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当代著名学者、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视野和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高度,提出了双飞燕子和相融成绿的理论,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科学和人文两条时空隧道,在人脑里打通了。两般能事,得一手而兼之。他以一位资深教育家和教育部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大声疾呼: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中小学校园乃至千家万户,经典须诵读,诗教应先行,力施诗教于未冠,兴于诗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两位学者的真知灼见,是他们积毕生科学和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是痛切地感到我们教育上的弊病而提出的,是有的放矢的。这些见解又是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共通的,结论是一致的。

中华诗词学会在推进诗词创作的普及与提高的同时,努力致力于诗教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当代社会的以诗育人,正是历史上化成天下的继续。诗教的核心特质是对人精神世界的强中固本,诗教对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确实具有启智、立德、燃情、育美、创新的功能,这又为二十年来中华诗词学会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教育界有识之士以及许多专家、学者、诗人作为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下取得的成果所一再证明。

启智。诗性思维是原创性思维,突出地表现了直觉、顿悟和灵感的一面,正是这些,是科学创造的先决因素。诗教,尤其是校园诗教,可以使处在人生最佳脑力开发阶段的孩子们,在快乐和潜化中接受原创性思维的开发。让我们的民族智慧地迎接挑战,面对未来。

立德。诗歌是人类最高的精神仰望。欲学为诗,须先学立品,以诗魂铸灵魂,以诗品塑人品,养心种德,诗教有用不尽的教化资源。

燃情。通过诗教打开人的情感闸门,感悟而启智,感化而燃情,通过感悟和感化,唤起激发生存、发现、发展和自由的生命意识,拒绝冷漠,焕发人间大爱,这正是诗和诗教的伟大生命意义之所在。

育美。美育本质上是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并使之完美的教育。诗教的美育功能正在于全面培养人,着眼的是整个的人,使审美的人升华为道德的人,身心健全、全面发展的人。

创新。诗歌是智慧之歌,是创造之歌。想像力是创造力的核心,诗教促使人们张开想像是的翅膀,改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思维。诗教,可以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以上启智、立德、燃情、育美、创新,有人称之为当代诗教功能的十字箴言。在这个基础上,杨叔子院士建议加上健心的概念,即诗教对于脑健康、心理健康的作用。十个字或者十二个字,核心是强中固本。这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许多学者、诗人、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共同努力的取得的规律性认识。我想借此机会告诉大家,长时期以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广阔土地上,有一群执著的人们在为诗教工作进行辛勤的耕耘。在他们身上,用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之类的语言已经远远不足以刻画他们。我见到有的诗人一年差不多花上近十万元,用在帮助开展诗教上。不少诗人风霜雨雪,不顾年老体衰,坚持为学生和教师们作诗词创作辅导。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讲课费一说,他们能说服学校和教师,同意让他来搞辅导讲座,就是莫大的幸福了。我见到不少中小学校的校长、班主任、老师,甚至地方教育行政负责人,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总形势下,能动地安排诗教时间,创造性地把诗教融入现行教育体制。他们激动地告诉我,接受一定时间诗教的学生,学习主动了,甚至聪明了,纪律好了,在家里劳动了,甚至孝敬父母了。有的老师拿出多年教育记录和学生名单,说明即使毕业班也并未因此而影响升学的成绩。有些学者,也甘于花时间进行这种冷门的学术研究。当代诗教正在随着实践的更深更广,而不断结出理论之果。

近年来,我们在诗教实践中,越来越觉察到诗教对于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的学者说:我们讲素质教育讲了多年,素质教育到底应该抓什么?我认为,重要的方向是要抓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多维的,创新人才是多元化的。可见,创新教育不仅是英才教育,也可以是大众教育。诗教正是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广阔基石。诗教,正是诗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美学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生力军。广而深的诗教传统,正是造就伟大诗人、学者的丰腴土壤;而重视从诗教到创新教育的开发,则不仅造就诗人,而且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当下,我们完全可以想像,正在接受诗教,在课堂上激情满怀地朗读诗词的少年中,完全可能产生他年的李白、杜甫,也完全可能产生他年更多的钱学森!

今天,中华诗词的盛世正在来临。让传统艺术形式的诗词推动当代的历史,不应该再受到怀疑。为崛起的中华民族和长治久安的中国服务,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传统诗词的生命力。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征途中,也千万不要忘记诗教对强中固本,提高国民素质,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作用。

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自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诗教的传统,丰富当代的诗教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未来,善莫大焉!

(本文系作者在首届中国古体诗词创作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