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艺旧址触摸艺术的初心——带延安抗战时期版画“回家”
——带延安抗战时期版画“回家”
侵略者的末日(版画)10.5×14.2厘米1941年马达中国美术馆藏
夺回我们的牛羊(版画)11.6×8.5厘米1945年沃渣中国美术馆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5年来,全国美术家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美术创作生产展现了许多新气象、新风貌,这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作优秀艺术作品成为广泛共识;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也已成为艺术家的自觉行动。5年来,全国各地的美术家、美术工作者,通过精心策划,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和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采风写生、汇报展等,为新时代中国美术在正确方向上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0月14日,由中国美术馆与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鲁艺文化园区承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延安·初心”及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延安鲁艺旧址举办,展出的80件延安时期抗战主题的版画复制作品均甄选自中国美术馆的典藏。
谈及为何要不远千里将这些作品带到鲁艺旧址展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此次展览的题目“延安·初心”点明了他们的初衷:“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体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最重要的思想发源地,在延安。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出了大量鼓舞全国人民抗战、激起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著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文艺工作者座谈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们的讲话精神都深切鼓舞着一代代美术工作者。此次我们把中国美术馆馆藏延安时期的版画带到延安,可谓适得其所,适逢其时,这既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怀念,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历史和精神的再次敬仰与学习。我们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党领导之下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即艺术为人民。”
延安作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也是中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这里阐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全民抗战时期,一大批艺术家怀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将艺术创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以刻刀为武器,积极投身到美术抗战的洪流中,创作了一大批关注民族苦难和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品。艺术家们利用木刻版画材料易寻、制作简便、复数印刷的优势,或将木刻作品发表在各类抗日刊物上,或在各地举办流动展,使这些作品在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发挥了宣传救亡的积极作用。此次展览以“日军暴行”“浴血奋战”“胜利曙光”3个篇章,多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展览第一篇章“日军暴行”,通过刻画中国人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家散人亡的悲惨境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艺术家以悲悯的情怀描绘了战争时期饥饿、疾病、死亡、人们无家可归、儿童失去庇护的惨象,表达了对日军暴行的无比愤慨。第二篇章“浴血奋战”,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强暴、奋力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救亡热潮。艺术家或辗转大后方,或深入敌后,或直接参加战斗,以木刻创作呼吁全民抗日,刻画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描绘敌我双方的生死搏斗,为我们留下了真实而宝贵的历史图像。第三篇章“胜利曙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收复失地、建立解放区、迎接胜利曙光的历史时刻。日本侵略者的狼狈、中国军民的英勇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被艺术家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批版画作品尺幅不大,却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代表了抗战木刻的最高艺术水平。由于艺术家战时经历与创作环境的不同,抗战版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以李桦、王琦、汪刃锋等为代表的国统区艺术家刻画战争苦难、鞭挞日军暴行,作品格调深沉悲壮,具有鲜明而强烈的艺术效果;以彦涵、古元、力群等为代表的解放区艺术家,描绘了敌后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延安和解放区军民积极备战、开展劳动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生动场景,作品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富现实主义的感染力。艺术家对战斗与生活的细腻体察与真实记录,使我们得以从这些珍贵的图像中触摸历史细节,感受中国人民奋进图强的延安精神。
与展览同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涵盖“延安精神的当代传承”“不忘初心与延安美术”“延安版画与民族救亡”3个议题,与会人员围绕议题,根据自身学习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结合观展感受,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在对延安精神的深入理解、延安版画与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关系、对美术馆工作的启示等方面涌现出了新见解、新思路。
延安和抗战版画的精神向度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今天观看延安版画,回顾延安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本身就折射着中国精神,这精神中很重要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筋骨”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关爱人民、热爱生活、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一种情怀,而“有温度”就是对社会的情感、对党的情感。通过此次展览与研讨会结合的专题活动,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理论思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安远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延安鲁艺、延安木刻是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蔡若虹、华君武、罗工柳、彦涵、古元、刘岘等老一辈艺术家当中,有的是我的领导和师长,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艺术上的践行。人民需要文艺、文艺家需要人民、文艺家要热爱人民。我们美术馆人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人民服务,不负人民,贡献时代。
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延安作为一个新兴的革命圣地,她所具有的朝气以及亲民、去等级差异而呈现的民主生活,必然产生对进步文艺青年的精神感召。以版画为代表的延安美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理念,延安版画因为熨贴时代需求,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因而塑造了新中国美术的基本范式。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版画所蕴含的精神观念,对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派的当代美术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老主任刘岘就是鲁艺人,毛主席为他的作品写道:“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欢看木刻。刘岘同志来边区时间不长,已有了许多作品,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刘岘的作品使我铭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所以中国美术馆将延安鲁艺的版画再次带回延安,就是要让世世代代的人看到中国现代文艺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今天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追梦。
张百成(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两年前,中国美术馆在延安举办“文艺为人民”展览,反响热烈。初心需要坚守、行动需要坚持,所以我们又带着作品来到延安,并且今后仍会把展览序列延续下去。“为人民服务”的响亮口号是从延安发出的,我们要将服务于人民的艺术展览持续办下去,推广好、传播好。
对当下美术发展的启示
应金飞(浙江美术馆馆长)
新兴木刻初期的创作在技巧上固然不够成熟,但恰恰是不成熟构筑了一种优秀的品质,那些极具直指人心的图像力量,以表现主义的语言表达现实主义的那种张力,无疑是引发新兴木刻燎原之势的最初星火,以此精神指向审视当下的主题性创作,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作品充沛饱满的精神性始终当立于首位。作为公立美术馆的职责担当不仅在推出优质的主题展览,作为具有标杆性的艺术收藏机构,还需要引导和推进那些符合创作规律、具有表现实力和现实意义的艺术创作,进而为后人留下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印迹。
梁向阳(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
抗战初期,鲁迅艺术学院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抗日前线去,他们初到前线时在如何为工农兵服务时,因为不懂、不熟而手足无措。后来在不断琢磨中,鲁艺的学生明白了前方要求的文艺只能是形式灵活、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文艺形式。在今天,文艺工作者也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在“小我”的象牙塔里作茧自缚。唯有远大胸襟、宏大气象,才能真正放歌于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邢庆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7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仍然需要理解和践行这一方针。比如,今天的艺术作品还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花的不同品种,创作各种花,来真正实现百花齐放。这一点对我们文艺工作者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用美术创作为这个时代增光添彩,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课题。
裔萼(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
今天,重读抗战时期的延安版画作品,我们仍然会被画中承载的深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当前,消费主义热潮汹涌澎湃,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一些艺术家的咽喉,当代的中国艺术出现了脱离现实、因袭模仿、人文精神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等不良趋向。如何挣脱市场化的钳制而由高原攀登高峰,在世界的文化格局中建构中国艺术的形象和价值,是当代中国艺术家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延安版画蕴藏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感人的道德力量,同时也饱含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应该能够给予今天的艺术家以深刻的启迪,激发他们突破一己之私和因袭之病,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创作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高迈的襟怀、充沛的情感以及卓越的艺术实践推动中国文艺的繁荣与复兴。
何军委(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
此次展出的版画尺幅不大,却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将观众的思绪带到那个战争年代。作品凝结着老一辈艺术家敢于担当、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不禁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能传递最大的力量?为什么现在很多作品画法细腻、制作精良,但就是不感人?我认为一些画家的创作浮于表面,他们并没有认真体验生活、贴近生活,他们的创作没有真情实感,所以作品就流于形式,没有生命力。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对我今后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