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需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嘉瑞 时间:2016-05-16 【字体:

中国国家京剧院京剧《满江红》剧照 凌 风 摄

理念是理论的精髓,它统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凡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的正确理念,都具有鲜明的开创意义和深刻的实践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论和发展观,不仅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指导方针。

实现中国梦,既要靠强大的经济物质力量,也要靠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而精神力量正是中国梦放射出的思想光芒和蕴孕着的深邃内涵。这表明五大发展理念与先进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也与戏曲艺术建设密切相关。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戏曲艺术,既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因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是实现戏曲艺术自身建设发展和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的机遇与任务。

创新是生命活力

如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延绵不绝一样,优秀的中华戏曲艺术千百年来也是薪火相传,延绵不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承不断线,创新无止境。熟悉中国戏曲史的同志都知道,戏曲艺术从孕育到形成,继而到完善发展繁荣,每前进一步都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创新增强了传承的生命并使之产生质的飞跃。例如甘肃陇剧的形成便是在传承陇东道情基础上综合借鉴其他姊妹艺术而发展创新形成的。又如贵州的黔剧,它是在贵州曲艺扬琴艺术的传承基础上,吸收接纳民间说唱、地方歌舞、梆子和昆曲的元素创造出的新剧种。至于京剧,可以说它是中国戏曲传承创新的集大成者,它传承的基础是徽剧,并学习昆曲,借鉴汉调,融汇秦腔和其它花部艺术,创造性地形成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脉代表。

以上指的是剧种的创新,剧目和技艺也是这样。例如名重一时的京剧《满江红》,就是在传承传统剧目《风波亭》和借鉴滇剧剧目《牛皋扯旨》基础上,经剧作家注入时代精神的推陈出新成果,最关键的是剧本的价值取向出了新。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昆曲《十五贯》,莆仙戏《团圆之后》,潮剧《张春郎削发》,京剧《赵氏孤儿》,楚剧《狱卒平冤》,秦腔《游西湖》等等。至于尚长荣的“京剧三部曲”,李树建的“忠孝节三部曲”,新时期以来魏明伦的优秀剧作,郭启宏的“传神史剧”,以及京剧《画龙点睛》、《徐九经升官记》,龙江剧《木兰传奇》,豫剧《香魂女》,秦腔《迟开的玫瑰》,粤剧《驼哥的旗》,川剧《金子》等,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创新使戏曲艺术贴近时代,服务人民,引领风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再看一看技艺,例如技压群芳的一代名伶关肃霜创造的“靠旗挑枪”(也即靠旗打出手),就是在传统的武旦踢出手的技艺程式基础上,精心继承,反复锤炼,熟能生巧,继而巧能生华形成的。这个“华”就是出新,就是创造,就是绝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戏曲舞台上唱、念、做、打的绝招,都是程式的凤凰涅槃和技艺升华。没有这个飞跃和创新,戏曲程式就趋于僵化了。

从剧种建设,到剧目创作,再到技艺表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戏曲艺术的各方面,都离不开创新。戏曲艺术的人才驱动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又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在当前全党全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进程中,在人民群众生活状态丰富多元,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戏曲的创新任务更加繁重和紧迫,努力创新应是戏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协调是综合之美

戏曲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于一身,是一门以舞台表演为中心的综合艺术。综合艺术讲究综合之美,综合之美讲究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发展。从戏曲发展的历史来看,自元杂剧诞生到雅部兴起,协调合作发展到综合之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京剧诞生,标志着戏曲的综合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当代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使得戏曲的综合美不断提高,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向着日臻完美的境界迈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新世纪以来(或者说更长一段时间),戏曲的发展并不协调,综合之美有失偏颇。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剧本式微、导演乏力、音乐趋同,演员比例失衡,舞台美术喧宾夺主等诸方面。

今天的戏曲舞台,最稀缺的是原创性的剧本,在创作出并搬上舞台的原创剧目中,去故事化,去时代化,去思想化,去莎士比亚化虽不是普遍现象,但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剧本是一剧的基础,剧本内容空泛贫乏,综合便失去了支撑。优秀的原创性剧本不多,同样优秀的戏曲导演人才也稀少。导演制涉入或者说融入戏曲不到一百年,其中不乏大家,但寥寥可数。就全国数以百计的剧种和数以千计的剧团来说,熟悉并掌握戏曲规律,同时具有现代思维的导演实在是太少了,这是戏曲协调发展的一大短板。话剧导演执导戏曲,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手法和思维,使戏曲产生了“新”的面貌,这应充分肯定,但由于戏剧观的不同,所排剧目阐发和挖掘表演的艺术魅力不够,借用外在的艺术手段较多,舞台上难免叠床架屋,不用说失去综合之美,这样的作品也很难下基层服务。高水平的戏曲音乐和舞美人才同样稀少,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客观地看来,在整个戏曲艺术综合门类中,发展得最好的应该就是演员(表演艺术)了,但发展也是失衡的,即阴盛阳衰。这个问题在地方剧种中更为突出一些。虽然说“要吃饭,一窝旦”,然而如果舞台上大都为靓女在轻歌,佳人在曼舞,抑或是吟唱一些男欢女爱的“永恒主题歌”,而缺少了闻歌咏以觇国风的家国情怀,缺少了文以载道的担当精神,这样的发展不仅与戏曲艺术本体的发展不协调,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不协调。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注重加快编导人才以及音乐舞美人才的培养,同时促进表演艺术人才的全面发展,防止以旦独大局面的产生,在协调发展中,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更多的优秀作品,既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任务,也是戏曲艺术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自身独特作用的关键。

绿色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追求并践行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且也是戏曲艺术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戏曲艺术的生存既离不开外部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离不开自身文明程度的提高。目前外部环境日臻完好、越来越好,自身的文明程度则应该不断加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戏曲艺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发现者、倡导者、弘扬者和追求者,必须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步伐相适应,树立起绿色发展的审美观,这是提高戏曲艺术文明程度的关键举措,也是重要标志。

什么是绿色发展的审美观呢?就是崇真崇善崇美的,重内容轻形式、重本色轻包装的,以生态为灵魂的审美观,也即朴素的审美观。我们知道,戏曲产生于农业文明时期,有生以来就与同样产生于农业文明时期的朴素审美观融为一体,这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审美标志。提倡朴素美,并不是排斥其他美,而是要树立它的中心地位。进入工业社会,人们追求财富,追求享受,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决不能以奢华为圭臬。李商隐的诗句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家国建设如此,戏曲建设也不例外。近些年来戏曲舞台的新创剧目,大部分为大投入,大制作,动辄投几百万,更有甚者上千万,讲豪华讲铺张成了一种顽疾,好像不大制作就不能获大奖似的,于是戏曲团体相互攀比,迷信钱能通奖。也确实有形式大于内容的豪华作品获了国家级的奖。而获奖之后就应了那句话:“仓库成了最后的归宿。”没有获奖的作品的一些制作更成了废品废料,占据着戏曲团体仅有的活动空间。这种现象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树立和弘扬绿色发展的朴素审美观,并非是回归农耕时代的审美,要强调的是后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朴素美,它是对豪华美的否定,是对自然美的超越,是对“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习近平语)的中华美学的弘扬,更是对戏曲自身发展的要求。要求在戏曲领域不断形成低碳循环的格局和高效节约方式,从而实现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开放是必由道路

坚持开放,坚持接纳和吸收,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品格。吸收和接纳的前提是开放。有人曾把京剧艺术比作是块海绵,喻其吸收的功能非常了得。许多重要的地方剧种也同京剧一样,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以时代精神为引领,接纳和吸收其他各种姊妹艺术,促使其自身发展壮大,应该说,历经各种“改革”而能存活下来并活跃于当今舞台的我国各戏曲剧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开放,走开放之路。

当前,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互联网+”走进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接纳和吸收新鲜事物,这是戏曲发展的不竭活力。这里指的开放,有一个向哪里开放的问题,借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来统观戏曲,我以为戏曲的开放就是要朝着“三个面向”开放。戏曲艺术本身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以人为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它,传承它是为着发展它,创新它,使之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三个面向”的开放,正是一条戏曲艺术必须坚持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开放道路。

“面向现代化”,就是说我们的戏曲要立足传统,具有现代意识,赋传统以现代生命;“面向世界”,就是说我们的戏曲不但要“走出去”,而且要“赶上时代”(邓小平语),融入世界发展潮流;“面向未来”,就是说我们的戏曲要与时俱进,引领风尚,放眼未来,永葆青春。“三个面向”,最本质的是戏曲艺术思想内容、精神品质、文化气度的面向,而不是简单地引入现代高科技,不是只演现代戏,高科技和现代戏都要靠人去掌握,去运用,去创作,在这个意义上说,戏曲人的现代化是最为关键的。把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注入改编的传统戏和新编的历史剧以及新创的现代戏中,这样的剧目就是具有现代思想品性的新剧目。反之,没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即使面对最时髦的现代创作题材,所创作出的也必然是陈旧的剧目。戏曲艺术呼唤戏曲人的现代化。

共享是服务宗旨

就戏曲艺术而言,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其更加自觉地去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的宗旨。发展为了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发展依靠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戏曲艺术的活水源头;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是社会主义戏曲艺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为戏曲艺术共享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激发了新活力,拓宽了新领域。

公共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文化共享、共享文化。应该看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例如一段时期以来,各种级别的戏曲节庆比赛,圈内人士自娱自乐的成分多了,深入群众为民服务与民共享的成分少了,获奖剧目真正能够深入到基层的并不多见,即使在城镇演出也为数不多,这一现象必须纠正。文化共享建设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戏曲作品的优劣要由人民群众评判,这种评判的功能目前既不健全又非常薄弱,这应着力解决。近两年,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优秀戏曲作品提高质量,深入基层,在全国范围内作交流推广示范演出,这是共享建设的有效实践,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在申报对象的机会均等方面,在申报剧目的标准审核方面,在推广演出过程中的追踪检查和倾听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方面,制度有待完善,经验更要总结。

进一步深化包括戏曲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戏曲建设以人民为核心、促进戏曲成果与人民共分享,让共享的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是共享发展理念对戏曲艺术建设的重要要求。

五大理念是全面的、科学的、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发展理念。以其为引领、溶入全社会的建设发展,是戏曲艺术的外部要求;加强自身的发展建设,是戏曲艺术的内在要求。内外结合、深入实践,戏曲艺术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辉。

戏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